第5期
 

任进:中国珠宝设计第一人的设计之道

他是中国珠宝设计第一人、中国珠宝设计行业教父……
他是中国最具权威影响力的行业于学术带头人……

    珠宝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师一样,是一个越来越受人关注的职业。尽管我国珠宝设计的"年龄"并不大, 但作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珠宝设计师们的努力和乐观让也我们也对中国珠宝设计的未来充满着希望。

    如果你对珠宝行业有所了解,或者是曾经学习过珠宝设计,那么“任进”这个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作为中国地质大学的珠宝学院副院长,任进可以说是中国珠宝行业设立的第一人,中国珠宝设计教父级人物。说起他的经历,也是颇为传奇。任进出身于革命世家,学过珠宝设计,但非科班出身。 80年开始读北大岩矿地化专业,后来在中国地质大学读工艺岩石学硕士,矿床学博士,毕业留校教的是珠宝设计。将近30岁,他才转攻艺术设计,才从繁冗的项目工程中脱身。1997年,他向教委申请成立中国第一个珠宝设计专业,隔年他编著的《珠宝首饰设计》一书成为中国首部首饰设计专业教材。起初,任进对珠宝的认知是冷冰冰的矿物质。但随着知识的累积与对设计的理解升华,他发现,手中的每一件未雕琢的珠宝都是可爱的“玩具”。他喜欢“似是而非”的设计风格,既非客观抄袭自然,也非抽象难以理解。而是游离于经典简约之间,加入主观想象,将宝石与造型巧妙的结合为一体,形成有意味的珠宝。
    任进在珠宝行业中徜徉了20年,也见证了中国珠宝行业从无到有的20年。在和任进老师接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喜欢创新的开拓的人,无论是在珠宝设计的创新上,还是整个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他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观点。而对于中国珠宝行业,他也有自己的期许和目标,他希望中国珠宝行业可以从简单加工、组装转向品牌化,逐步拥有中国品牌特有的珠宝文化。而对此,他将以己为例,从创立个人珠宝品牌开始,无论成功与否,都将成为后人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珠宝行业的发展尽一己之力。

您在设计珠宝时一般是如何找寻设计灵感?
一般设计有两种表达方法,一种是所谓的灵感型的。一般的看到的东西,观察周围的事物,可以引起一些联想。如果你是专业的或者职业的设计人员,就会有职业思考习惯,对于看到的东西都会有“首饰感”,把东西一部分形态会往首饰上联想,这种体系是属于职业习惯的一种方式,感性一些的。另一种设计表达是很理性的,在设计时会找相应的资料,比如我在远古系列的珠宝时,就看很多古生物、历史学、生物进化论方等方面的书籍。理性体系的属于知识积累型,每个系列和每个系列是有目的的在进行。两种方法,一种是素材撞到你,一种是你去找素材。
您在珠宝设计中有没有偏爱哪一种材质?
其实我没有特别的偏爱,但是我觉得传统的宝石、半宝石这种规则型的宝石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对于特殊的材质、新材质,我觉得有时候往往缺乏价值感,比如塑料、木头等虽然很有意思,也很漂亮,但是缺乏价值感。另外我们在加工上对于其他材质,对于非首饰和珠宝传统材质也是不太熟悉的,比如钛合金,有些材质我们也在摸索研究中。
在设计过程中,您是如何平衡的传统与创新的?
我还是希望能够创新的,希望能够做出点新东西。传统东西总是在抄袭从前,即使带着学习的态度,也会在设计中带有浓厚的抄袭痕迹。像很多做加工的年轻人总是在想,我怎么能像老技师一样就好了,这种思想不应该是设计师所具备的,应该顶多是个加工技师所具备的,设计师应该是超越前人的,在前人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你要赶超前人的一些传统手艺,那可能需要多些历练。所以我们更偏重创新,我更喜欢新的或者是更新的东西。比如现在都做互联网+,我会对这些兴趣更大。
关于珠宝行业的互联网+您有哪些新的设想?
因为珠宝行业的水平是从原料起步,比如黄金,钻石,现在材料型市场的销售模式顶多是到了+互联网的状态,在原有模式上加一点信息流,加一点平台,通过网络宣传自己。但是真正的互联网+应该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创作自己的东西,比如C2B的状态,有顾客提出要求后,某些东西自动生成,然后我们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去满足每一个客户相对个性化的要求。C2B再回到C的一个概念。可以这么解释:我们应该为顾客的终端而服务的,而不是我们做出成品后,然后顾客这些产品如何好,强行的推广给消费者,这两件事情是不同的。
您如何理解“中国设计”一词,您觉得中国的珠宝设计行业与欧洲有什么异同之处,或者我们处于什么阶段?
如果单纯从设计角度说,只有区别没有好坏之风。中国风格也被国外设计师所抄袭,在国外也经常会报道在世界范围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其实文化是没有隔阂的,中国有几千年文化,确实是影响着我们这些在中国成长起来的设计师,你不想,它也会有中国味儿,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想在设计,不用蓄意的表达中国元素,因为这种蓄意的反而不好。 对于欧洲与中国的珠宝设计本身是不存在多么大的差距,大家是互相欣赏的。但是两者之间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全民创新的思想。而对此,目前我们存在一个现有的问题,就是一部人是喜欢创新,但是创新完又被抄袭掉,创新的劳动没有被承认,这样就会影响设计师创新的欲望和积极性。不过现在政府提倡创新工程,是有利于大家创新的可能性和追求,但是还有待继续加强。 另外第二点是关于我们的加工业。中国工业时代在鸦片战争后并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所以从材料学、工艺学,我们还是有很大差别。可以说,目前我们只是组装厂,不是一个纯粹的加工制造场。很多镶嵌流程都是在中国完成,但是我们材料创新,还是以进口为主。
那对于珠宝行业目前的状态,在你看来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呢?
我认为目前有两个核心力量,一个是国家,一个是民众。在国家体系里的事情应该是国家做,比如,基础材料的研究,因为原材料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企业或者个人很难承担下来并完成。第二个核心力量是民众,比如民众来创新,应该给设计师自由生长的环境。
您在行业内从业多年,在您看来,珠宝设计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还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从无到有。过去没有多少人学设计,现在每年有上百所学校在培养这方面人才。对于设计本身,大家也是不断地进步,变化和尝试从未间断。我们现在也在培养职业化的设计师队伍,以设计为核心,以设计为生存之道。此外还有很多学成归来的设计师,慢慢推动着珠宝设计行业的发展。 不过虽然我们虽然往前走了一些步,但是我们整个行业还是特别是缺乏职业设计师,都是专业设计师。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专业设计师是你给我工作我来做,职业设计师是我做好了推向你们,这两个是相反的。成为职业人员的才能够真正叫做珠宝设计师,剩下的较珠宝设计人员或者珠宝设计工作者。现在整个社会应该推崇职业化,然后由少数人成为职业化,这是我愿意看到的方向。 现在加入到珠宝设计团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是支持的年轻设计师多尝试多创新的,但是一旦找到自己的风格特色后,就应该坚持下来,去表达、发挥自己想要发达的东西。
无论是珠宝教学、珠宝设计或者是谈到整个珠宝行业,您下一个目标和期许是什么?
我希望做一个独立设计师的珠宝品牌。在珠宝设计行业内我非常推崇意大利的珠宝设计师佛杜拉,我觉得他是一个真正可以影响后人的珠宝设计师。在众多奢侈品大集团云集的今天,他可以拥有自己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在珠宝行业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大多数设计师是站在品牌背后,不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发挥创作。我认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乐己” (Re Jewoy),才能真正的实现个性化。目前我已经注册了个人品牌,主要针对中国26-45岁的白、金领女性,只做个人消费类,其中包括珠宝、腕表、皮具等。 对于整个行业,我希望中国珠宝行业可以脱离以现在材料为核心的简单的加工和销售模式,逐渐进入自己品牌文化的角度,这就是为什么我希望做一个个人品牌,我希望可以借用这个品牌在行业内做出一个样板来,如果成功,大家可以以此为参照。如果失败,那么也将会成为一个教训,告诉后人失误的地方是什么,以便大家吸取教训。
第5期
 
  • 平和胸针

  • 绚烂耳饰

  • 清新胸针

  • 自由胸针

  • 绚烂戒指

设计:刘茆涵 页面:李冰 模板:邓艳刚 张锐 编辑:刘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