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發生巨變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原創大師?

2016年11月01日09:23  來源:人民網-時尚頻道
 

你還在為擁有一件奢侈品而炫耀嗎?

你還因扛著大牌們大LOGO而引以為傲嗎?

NO!時尚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詞語,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有人說,可以讓潮流在身后隨己而動的是時尚。

也有人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特立獨行才算的上是真正的時尚

  昨天,是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國際時裝周2017春夏系列的第三天,已不同以往,中國本土原創設計師的作品,雖然知名度不如大牌,但他們的設計感更有活力和趣味,不再保守。在這個平台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最先鋒的時裝設計師對社會現實的思考。不過,我想試問一下,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原創設計師?


  設計師的路有多難?

  縱觀中國服裝當代發展歷史,中國服裝紡織業在近30多年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機遇,經歷了從數量型、質量型到品牌型的產業升級過程。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1-8月份,我國限額以上企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達8827億元,同比增長7.2%,8月份,我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達1002億元,同比增長6.2%。在這樣的數字面前,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服裝的巨大產業量級,以及對中國整體國民經濟產業所產生的影響。

  但是,目前我國的服裝企業最缺拓展型的服裝設計師,時至今日,服裝設計師為何出現緊缺的局面?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服裝專業學生有50%轉行。而與此同時,服裝企業卻在呼吁人才嚴重匱乏。學生設計得不到發揮,作品難以轉換為產品﹔企業抱怨大學生理論和市場脫節,人才供需的矛盾是我們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難題。


  會設計還應會管理

  近年來,日本已涌現出很多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對時裝設計的發展有突破性意義。比如,川久保齡、山本耀司、高田賢三和三宅一生等,他們或讓你喜愛,或讓你厭惡的作品,沖擊著人們的視覺。

  因此如何將才華轉化為有競爭實力的、受歡迎的、高附加值商品,這其中需要“管理體系”貫穿始終。中國服裝品牌發展至今,我們或許能對每一界的金頂獎得主、十佳設計師們娓娓道來,但是赫赫有名的服裝品牌管理職業經理人和專業團隊卻是少之又少,目前活躍在一些大品牌的管理團隊還多半是土洋結合或全盤西化。

  當設計與管理脫軌之后,不但影響了設計與產品之間的合理轉化,而且會嚴重影響設計的實現和延續性發展。

  此外,你會發現,單獨看每個系列都可圈可點,但是陳列在一起的時候,會感覺不協調,出現風格不一的現象。


  機遇與挑戰並存

  誠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當我們審視原創設計服裝品牌在發展中遇到的種種難題時,這未嘗不是中國原創設計服裝品牌快速做強做大的機會所在。

  回顧昨天的時裝發布,我們歡喜地看到,很多中國“小鮮肉”們通過在頂級學校的學習,他們擁有更多學習和拓展的機會,這些設計師又承載著民族的歷史積澱和傳統文化。

  

  隨著環繞身體隨意翻飛旋轉的花式籃球,一場承載著中國年輕設計師們夢想的活力大賽,演繹著從孩童到成人的成長故事。在喬丹杯 第11屆中國運動裝備設計大賽上,稿件數刷新歷屆“喬丹杯”投稿量記錄,年輕設計師們腦洞大開,奉獻出精彩的創意作品。


  SIVICO 喬丹男裝這一季用男孩的熱騰、意味和毫無顧忌來表達它,有愛、有趣還很酷。

  誰說,宮廷范禮服隻有Dolce&Gabbana?謝家齊同樣美到不行,J.Queen ﹠ Little Queen 2017春夏系列告訴你什麼才是女王著裝風范。

  “讓中國的每一位新娘都擁有一件屬於自己的婚紗禮服!”這是服裝設計師蔡美月的願望。她在本次秀場發布上,將時裝與民族元素融入到婚紗設計中,將時尚流行色彩、線條剪裁和婚紗結合,這是傳統,亦是創新。

  我們相信,中國的本土原創設計師一定有能力創造出更多有意義的作品,通過加強以原創設計為核心的品牌戰略,包括邀請資深和新晉設計師坐鎮指導,為年輕設計師提供創業支持。

文 | 舒志娟
北京娛樂信報經濟新聞中心主任

(責編:李昉、蔣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