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時尚產業銷售收入排行榜出爐 第一名是耐克

2017年02月20日08:15  來源:中國服裝網
 
原標題:全球時尚產業銷售收入排行榜出爐 第一名是耐克

全球奢侈時尚產業銷售排行榜出爐 第一名是耐克

LVMH旗下的LV等時裝皮具部門強勁復蘇 第四季度錄得9%的增長 遠超分析師預期

  誰是全球銷售額最高的時尚產業集團?隨著全球各大奢侈以及時尚品牌發布第四季度及2016全年財報,記者針對全球主要的個人奢侈品牌、時尚服飾(不包括美妝類)統計出2016年銷售額50強排行榜。

  2016年全球政治經濟與環境動蕩不安,隨著香港內地游客的持續下滑、歐洲頻發恐怖襲擊,國內經濟發展放緩、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以及美元強勢等事件發生,大部分奢侈時尚零售企業在去年上半年遭受打擊,不過在下半年有逐步復蘇的跡象,在資本市場獲得了回報。

  在記者研究的100個集團對象中,服裝配飾仍是主要的奢侈品大類,在去年下半年逐步復蘇推動下,全年營業收入增長5%,佔總營業收入的31%;剛性奢侈品類增長2%,腕表增幅穩定,但全球最大的市場香港依然表現低迷。在恆定匯率基礎上,美國增幅在2%至4%之間;日本的增長在6%至9%之間;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亞太區增長低於3%,但中國內地則錄得4%至6%的增長。

  據路透社消息,最近幾個月,中國大陸的奢侈品市場回暖,裡昂証券(CLSA)去年十二月就曾表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支出今年將大幅回升。貝恩咨詢上海合伙人 Bruno Lannes 去年預測,2016年中國大陸的奢侈品銷售額將同比增長4%,今年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近兩年陷入業績困境的 Prada集團指出,在亞洲的主要市場大中華地區銷售從第三季度開始由跌轉升,並在第四季度延續增長趨勢。 集團2016年度銷售額跌幅從下半年開始收窄。

  據數據顯示,人民幣匯率的貶值,也抑制了中國消費者在海外購物的欲望, 海外旅行購物的減少正助推了中國奢侈品的回暖。近年來,為了遏制中國奢侈品灰色市場,打擊仿冒品,許多奢侈品牌也調整了定價策略,縮小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的商品價格差距,也成為中國奢侈品的回暖的另一重要因素。

  以下是2016全球奢侈時尚產業銷售收入排行榜

全球奢侈時尚產業銷售排行榜出爐 第一名是耐克

  備注:

  1.有部分集團財年周期不一致,統計做了調整

  2. 匯率按各集團財報發布日當月平均核算

全球奢侈時尚產業銷售排行榜出爐 第一名是耐克

  以下是全球主要奢侈品牌、服飾以及珠寶品牌去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匯總

  Nike集團(NYSE: NKE)

  旗下品牌:Nike、Cole Haan和Converse等

  2016年銷售額:334億美元,約2294億人民幣

  在截至11月30日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Nike銷售額同比增長 6.4%至 81.8億美元,超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 80.9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 7.3%,達到 8.42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地區銷售額同比增長12%,達到 10.6億美元。集團預計其最大市場北美地區將繼續在下半年實現增長。大中華地區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產品成本增加,美元強勢以及更多的打折促銷。2016年1至12月,Nike集團銷售額錄得約334億美元。

  Inditex集團(BME: ITX)

  旗下品牌:Zara、Bershka、Massimo Dutti、Oysho和Zara Home等

  2016年銷售額:預計為218億歐元,約1584億人民幣

  在2016年2月至10月的九個月期間,Inditex集團收入同比上漲11%達164億歐元,平均每個季度54.6億歐元,Inditex集團在2016年的銷售額約為218.6億歐元。數據顯示,Inditex集團在第三季度共開設了144家新店,截至目前,集團在全球93個市場內擁有7240家門店,包括剛剛開通電商業務的土耳其,集團電商業務已覆蓋全球41個國家。集團透露,在假期銷售旺季來臨前,集團銷售均表現良好,11月1日至12月12日期間,銷售錄得16%的增長。

  H&M;集團(STO: HM)

  旗下品牌:H&M;、COS、Cheap Monday、Monki、和&Other; Stories等

  2016年銷售額:226億美元,約1552億人民幣

  在截至11月30日的第四季度內,銷售額同比增長8.3%至59.8億美元。但受2016年全球零售大環境持續不景氣影響,H&M;集團全年利潤大跌11.8%至27.22億美元,銷售額同比增長6.3%至226.3億美元。期內,集團全球新增427家新店,並進入了三個新市場和11個在線市場。目前集團在全球64個市場有業務,其中在線業務涵蓋35個市場,同時新增13000名雇員至161000名。2017財年,H&M;集團計劃新增430間門店,同時進駐哈薩克斯坦、哥倫比亞、冰島、越南、格魯吉亞六大市場,並在土耳其、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上線電商業務。

  今年前9個月adidas銷售額共計146億歐元,預計2016全年銷售額約為195億歐元,基於第三季度財報對全年的預測,adidas報告稱,全年淨利潤預計將在9.75億歐元和10億歐元之間,毛利率有望在48.0%-48.3%區間,運營利潤率預計增長7.5%。

  值得注意的是,大中華區錄得全球最快增長,中國消費者更熱衷購買adidas,在2016年前9個月,大中華區銷售額錄得全球最快增長高達25%,剔除匯率因素,大中華區銷售額增長28%。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集團淨利潤同比大漲24.2%達3.87億歐元,期內集團淨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4%至54.1億歐元。

  LVMH集團(LVMH.PA)

  旗下品牌:Louis Vuitton、Fendi、Givenchy、Celine、 寶格麗、泰格豪雅等

  2016年銷售額(時裝皮具部門和珠寶手表部門):163億歐元,約1183億人民幣

  2016年LVMH的經常性收入和利潤破紀錄增長。據數據顯示,LVMH集團全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4%至376億歐元,有機收入增長6%。經常性經營利潤同比增長6%至70億歐元,營業利潤率達18.7%,淨利潤同比上漲11%至39.81億歐元。集團強調,2016財年的增長很大程度得益於集團核心品牌LV新推出的香水系列、Marc Newson新推出的Horizon旅行箱和經典產品銷量的上漲。

  擁有LV、Dior、Givenchy、Celine以及Fendi等品牌的時裝皮具部門銷售額錄得3%增長至127.75億歐元,有機增長為4%,利潤同比大漲10%至38.73億歐元。珠寶手表部門銷售額則上升5%至34.68億歐元。值得注意的是,匯豐銀行預測LV的中國消費者未來的消費將佔品牌總銷售的30%,該群體將持續成為品牌的重要消費群。

  迅銷集團(TYO: 9983)

  旗下主要品牌:Uniqlo和Gu等

  2016年銷售額:17949億日元,約1077億人民幣

  迅銷集團在2016年12個月內的銷售額約為17949.5億日元,約1077億人民幣。按集團財年算,在截至11月30日的2017第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6%至5288.47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6.7%至885.9億日元,與分析師 888.4億日元的預期相近,是2014年來的最大增幅,淨利潤同比增長 45.1%至 696.95億日元。優衣庫國際銷售額同比下滑0.2%至1965億日元。董事會主席、總裁兼CEO柳井正表示銷售額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日元走強,導致以日元為基礎的銷售額平均下滑16%。若以當地貨幣計算,優衣庫所有海外市場銷售額均呈上漲趨勢。截止至2016年8月30日的2016財年,除日本以外的海外門店銷售額佔總額的 37%。

  Gap集團(NYSE: GPS)

  旗下品牌:Gap、Banana Reublic和Old Navy等

  2016年銷售額:約155億美元,約1065億人民幣

  2016財年第四季度,Gap集團銷售淨額同比增長1%至44.3億美元,旗下品牌Old Nav可比銷售錄得3%,Gap與去年同期持平,Banana Republic的可比銷售下跌3%。集團首席執行官Art Peck表示,第四季度在假日季的提振下有了輕微改善,集團未來會繼續改革以逐漸收回流失的市場份額。2016財年Gap集團12個月銷售額預計約為155.19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在全球業績低迷的大環境下,中國市場仍被寄予厚望,集團CEO Art Peck表示盡管中國經濟有所放緩,消費者的購物態度變得謹慎,但十分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機會。

  開雲集團(EPA: KER)

  旗下品牌:Gucci、Yves Saint Laurent、Bottega Venetta和Balenciaga等

  2016年銷售額:約123億歐元,約893億人民幣

  根據法國開雲集團發布的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數據,得益旗下品牌Gucci與Yves Saint Laurent品牌的強勁增長,開雲集團2016財年收入同比增長8.1%至123.85億歐元,是自2012年以來的最大增幅。受下半年業績有機增長提升的刺激,集團一般性營業利潤則較2015財年大漲14.5%至18.86億歐元,淨利潤同比增長16.9%錄得8.14億歐元,超過分析師預期。

  期內奢侈品部門收入同比上漲7.8%至84.69億歐元,其中,Gucci在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的大力改革與創新下,銷售額同比增長12.7%至43.78億歐元,有分析指千禧一代對於開雲集團未來的業務增長至關重要。2016年財年,Gucci幾乎一半的消費者是千禧一代。

  集團旗下另一主要品牌Yves Saint Laurent年度收入增長高達25.5%至12.202億歐元,連續六年錄得超過20%的增幅,正在經歷轉型的Bottega Veneta全年收入則錄得8.7%的下跌至11.734億歐元。

  L Brands(NYSE:LB)

  旗下主要品牌:Victoria's Secret和Bath&Body; Works

  2016年銷售額:約125億美元,約859億人民幣

  維秘母公司L Brands集團目前正處於重組階段,在截至1月28日的第四季度期間,集團淨利潤同比增長2%至44.89億美元,可比銷售額與去年持平,主要受去年L Brands取消Victoria's Secret泳衣和成衣系列影響。集團年度淨銷售額為125.74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增長3%,可比銷售額增長2%。其中Victoria's Secret年度銷售額較2015財年無增長,Bath & Body Works銷售額增幅則從去年的7%收窄至6%。有分析指,現在的消費者已不再買Victoria's Secret的性感帳,對於高度社會化的千禧一代而言,Victoria's Secret或許不再是她們想要的那種性感定義。

  VF集團(NYSE:VFC)

  旗下品牌:Vans、Timberland和The North Face等

  2016年銷售額:120億美元,約824億人民幣

  VF集團日前公布第四季度業績,淨利潤同比下滑15.3%至2.643億美元,總銷售額基本與去年持平錄得33.2億美元,低於華爾街先前預期的34.4億美元。集團執行主席Eric Wiseman表示,第四季度集團在國際地區和零售收入增長強勁,其中零售收入同比大漲11%。受累主要業務運動服飾17%的跌幅,集團總銷售額未有增長。

  據時尚頭條網數據,截至去年10月1日的前三個季度,VF集團銷售額基本與上一年持平錄得87億美元。去年8月底,集團已完成對Delta Galil 公司出售Contemporary Brands業務的事宜,這部分業務的出售導致集團第三季度虧損500萬美元。集團首席執行官Steve Rendle則強調,未來集團將繼續提高產品的技術與創新以提升集團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歷峰集團(VTX: CFR)

  旗下品牌:Cartier、IWC、Dunhill和Chloe等

  2016年銷售額:約107億歐元,約777億人民幣

  歷峰集團在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5.7%至30.9億歐元,增幅超過分析師預期,但批發渠道業務量同比下跌3%。其中亞洲市場的上漲主要受大陸地區業績的提振,但香港和澳門地區的銷售則延續下跌趨勢。歷峰集團前九個月銷售額共計80.2億歐元,平均季度銷售額為26.7億歐元,預計全年銷售額為107億歐元。雖然第三季度業績有所回升,但集團對年度預期維持謹慎態度,預計2016財年淨利潤較去年會有較大幅度的下滑。

  Luxottica集團(NYSE:LUX)

  旗下授權眼鏡品牌:RayBan、Burberry、DKNY、Bulgari和Chanel等

  2016年銷售額:90億歐元,約654億人民幣

  在截至12月31日的12個月內,全球最大的眼鏡制造與零售商、意大利Luxottica集團收入同比增長2.8%至90.8億歐元。其中批發渠道收入同比減少1.8%至35.5億歐元,零售渠道同比上升6%至55.5億歐元,電商渠道收入增幅錄得24%。期內,集團在北美地區的銷售額同比微增0.8%至53.7億歐元,歐洲地區則新增100家門店,亞太地區受中國大陸分銷網絡重組影響,2016財年銷售額同比減少1.7%至11.5億歐元。

  PVH集團(NYSE: PVH)

  旗下品牌: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和Arrow等

  2016年銷售額:約81億美元,約555億人民幣

  截至2016年10月30日的前9個月內,集團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漲3%至61億美元,息稅前利潤同比增長8.5%至6.35億美元。 對於全年預期,鑒於美國低迷的時尚零售市場,與特朗普上任后持續走強的美元匯率,集團表示將繼續採取謹慎戰略,將EPS調整至6.7美元至6.75美元,預計收入與利潤隻錄得低單位數增長。Calvin Klein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9%至8.91億美元,息稅前利潤同比則暴跌51.4%至6900萬美元。該品牌在歐洲與中國市場維持強勁增長,不過由於美元持續走強與政治經濟的動蕩引起游客量減少,Calvin Klein在最大的市場北美地區該季度銷售額僅錄得5%增幅。

  Swatch集團(UHR.VX)

  旗下品牌:Swatch、Breguet、Harry Winston和Calvin Klein Watches等

  2016年銷售額:75億瑞士法郎,約519億人民幣

  Swatch 集團在截至2016年底的12個月內,銷售額較去年同比大跌10.6%至75.53億瑞士法郎,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跌。2016年,Swatch集團營業利潤同比暴跌44.5%至8.05億瑞士法郎,營業利潤率僅錄得10.7%,為1997年以來近20年來最低。首席執行官Nick Hayek 表示,公司雖然利潤下滑,但不會通過裁員來節省成本,未來計劃加大對智能手表研發和產品創新的投資。

  Ralph Lauren集團(NYSE: RL)

  旗下品牌:Ralph Lauren

  2016年銷售額:約69億美元,約474億人民幣

  美國時尚奢侈集團 Ralph Lauren在截至12月31日的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大跌12%至17.1億美元,符合分析師預期,其中北美市場同比下跌15%,國際地區銷售額同比減少6%,零售渠道銷售額同比下跌2%,批發渠道銷售額同比下跌26%,淨利潤為8200萬美元。在發布數據的同時,集團還宣布,由於與公司創始人Ralph Lauren在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出現分歧,上任僅一年多的Stefan Larsson將不再擔任CEO一職。 Ralph Lauren對截至2017年4月2日的第四財季持謹慎樂觀態度。Ralph Lauren集團表示,目前已開始物色下一任CEO人選。

  周大福 (HK:1929)

  旗下品牌:周大福

  2016年銷售額:約500億港元,約442億人民幣

  周大福集團於上月發布截至2016年12月31日3個月的初步業績報告,集團在內地市場銷量略有復蘇,但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下跌仍在加劇。報告期內,周大福在港澳地區的零售額和同店銷售增長均在下跌。值得關注的是,集團在內地市場的電商業務錄得25%的增幅。截至9月30日的2017財年上半年銷售額同比減少4.1%至281.2億港幣,淨利潤同比暴跌42.2%至15.6億港元。 周大福集團表示,內地和香港及澳門市場在去年三季度的零售額因基本因素漸趨穩定及相對基數較低而獲得改善。此外,內地游客的銷售貢獻在季內下跌至47%,而上年同期則為51%。

  Chanel集團(未上市)

  旗下品牌:Chanel

  2016年銷售額:約59億美元,約405億人民幣

  根據法國奢侈品集團 Chanel 向荷蘭阿姆斯特丹監管當局提交的文件,由於2015年奢侈品消費疲軟,導致 Chanel 集團整體利潤和銷售額都大幅減少。 Chanel 表示,截至 2015年 12月 31日,集團銷售額為 62.4億美元,同比下跌 17%,營業利潤為 16億美元,同比下跌 23%。Chanel 拒絕透露這份財務報告中包含了哪些業務和地區,且不予置評。有分析師預計基於2016財年全球奢侈零售復蘇增長,Chanel在2016年的銷售額跌幅或收窄至5%約59億美元。

  百麗國際(HK:1880)

  旗下品牌:百麗、Teenmix、Tata和Millie's等

  2016年銷售額:約400億人民幣

  百麗國際集團日前公布,在9月至11月期間的第三季度,集團在內地新開設30家零售門店,內地門店總數為20630間,其中63%位鞋履門店,27%位運動、服飾類店鋪。期內,集團鞋履品類同店銷售下降13.4%,運動、服飾業務同店銷售增長4.6%。在截至8月底的上半財年,百麗國際銷售額共錄得195.2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0.9%,淨利潤大跌19.7%至17.33億元。公司表示當前鞋履業務面臨的艱難挑戰,必須進行根本性的變革,以重新贏得消費者的青睞,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加大轉型力度,以數字化變革為主線,重新提升集團核心競爭力,鞏固行業地位。

  愛馬仕集團(EPA.RMS)

  旗下品牌:愛馬仕

  2016年銷售額:約52億歐元,約377億人民幣

  在截至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內,愛馬仕銷售額同比增長7.6%至15億歐元,漲幅超出預期,皮革制品銷售額同比增長8.5%,絲綢圍巾品類得益聖誕假日季的銷量提升,銷售額同比增長11%,中國區銷售額增長最為明顯。全年總銷售額同比上漲7.5%至52億歐元,愛馬仕將於3月22日發布全年財報。分析師指,愛馬仕業績增長提速主要受益於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回流到國內,重新在中國購買奢侈品。

  Under Armour集團(NYSE: UAA)

  旗下品牌:Under Armour

  2016年銷售額:約48億美元,約331億人民幣

  在截至12月31日的3個月內,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11.7%至13.1億美元,相比之前連續26個季度高於20%的增幅明顯放緩,遠低於預期,這也是上市以來該公司錄得最差的季度業績。期內淨利潤同比微跌0.7%至1.049億美元。增速放緩與淨利潤的意外下跌令投資者對Under Armour是否還有能力在不進行促銷的前提下繼續與Nike和adidas爭搶市場份額而感到擔憂。 目前Under Armour的產品主要還是以功能性為主,CEO Kevin Plain承認產品在外觀設計還欠缺時尚度。集團預計2017財年營收同比增幅將為 11%至12%,至54億美元左右,低於此前分析師預期的60.6億美元。

  Levi Strauss集團(OTC:LVISF)

  旗下品牌:Levi's、Dockers、和Signature by Levi Strauss Co.等

  2016年銷售額:46億美元,約316億人民幣

  在截至12月31日的三個月內,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1.1%至13億美元。但在2016財年,Levi's集團利潤仍舊錄得39.2%的中高增幅,至2.91億美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3%至46億美元。 集團表示,2016財年的銷售增長主要歸功於歐洲市場在批發和直營渠道取得的大幅增長,截止目前,公司旗下最重要的牛仔服品牌Levi's擁有662間門店。有分析指出,盡管牛仔褲在全球的銷量還在維持向上的走勢,尤其是中國市場,但牛仔褲的大本營市場牛仔褲的銷量一直在下跌,在美國和西歐各類牛仔褲的銷量分別下降了16%和10%。

  Michael Kors集團(NYSE: KORS)

  旗下品牌:Michael Kors

  2016年銷售額:約44億美元,約307億人民幣

  截至12月31日的第三季度,Michael Kors淨利潤同比下降7.9%至2.496億美元,銷售淨額同比下降3.2%至13.5億美元,不及華爾街預期的13.6億美元,可比銷售下降6.9%。集團預計第四季度的總銷售額約在10.4億美元至10.6億美元之間,2017財年預期總收入從第二季度的45.5億美元下調至44.8億美元。受集團去年削減百貨銷售點出貨量等策略影響,批發渠道銷售淨額同比減少17.8%至4.73億美元,許可業務收入同比下跌22.9%至4,300萬美元。

  Tiffany & Co.集團(NYSE:TIF)

  旗下品牌:Tiffany

  2016年銷售額:約40億美元,約275億人民幣

  美國奢侈珠寶品牌Tiffany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其銷售額在連續8個季度收入下跌后終於錄得增長,利潤同比上漲4.5%至9510萬美元,銷售額同比微漲1.3%至9.49億美元,但同店銷售額下跌2%。作為其最重要的美國市場依然低迷,本季度靠來自中國和日本市場的銷售增長抵消了美國業績的下滑。有業界分析人士指出,Tiffany業績不堪的原因是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一成不變向追求新鮮感的年輕消費者出售同樣的老產品,越來越多的千禧一代覺得蒂芙尼老了,已過時。因此,除集團正在經歷變革,除CEO Frederic Cumenal 突然被下台外,上個月底,Tiffany還辭退了於2013年加入的創意總監Francesca Amfitheatrof,改聘Coach原創意總監Reed Krakoff。

  Coach集團(NYSE: COH)

  旗下品牌:Coach、Stuart Weitzman

  2016年銷售額:39億美元,即約272億人民幣

  據時尚頭條網數據,Coach集團在截至12月31日止的2016年銷售額為39.64億美元,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有分析師稱,輕奢侈行業正在加速復蘇 ,在截至12月31日的最新財報內,Coach集團淨利潤同比增長17.4%至1.997億美元,基本符合預期。 按品牌分,期內集團主打品牌Coach期內在北美地區銷售額同比上漲2%至7.44億美元,同店銷售額增長3%,百貨公司等批發渠道銷售額同比大降30%;Coach在全球其他地區的銷售額同比增長3%至4.48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區銷售額與去年持平,日本地區同比增幅為9%。對於Stuart Weitzman鞋履品牌,期內總銷售額同比增長25.5%至1.18億美元,毛利潤同比上漲26%至7600萬美元。

  Puma集團(ETR: PUM)

  旗下品牌:Puma

  2016年銷售額:約36億歐元,約263億人民幣

  得益於Rihanna合作系列Fenty Puma大受消費者歡迎,Puma集團在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12個月內,銷售額同比大漲10%達 36.27億歐元,淨利潤同比猛漲68%至6240萬歐元。在中國地區銷售額兩位數的增長下,亞太地區增幅最高錄得10.9%至9.04億歐元。 由於明星效應對集團業績有積極影響,Puma計劃在2017年進一步加大營銷投資,與體壇明星Usain Bolt、Sergio Ag?ero和 Antoine Griezmann以及樂壇明星Rihanna繼續保持合作,同時增加自營零售店與電子商務的投資。預計銷售額將以較高的個位數增長。

  Skechers集團(NYSE:SKX)

  旗下品牌:Skechers

  2016年銷售額:約35億美元,約244億人民幣

  Skechers 2016年銷售額超過35.6億美元創下了集團歷史新紀錄,Skechers第四季度的淨銷售額再創新打7.64億美元。國際批發業務同比增長了17.1%,全球零售業務增長13.9%,其中可比門店銷售同比增長3.6%,中國批發業務增長48.5%,美國本土批發業務同比下降11.8%。Skechers第四季度毛利為3.562億美元,佔淨銷售額的46.6%,高於第三季度的毛利率45.6%。但淨利潤大幅下降至670萬美元。

  Urban Outfitters(NASDAQ:URBN)

  旗下品牌:Urban Outfitters

  2016年銷售額:35億美元,約240億人民幣

  在截至1月31日的三個月內,Urban Outffiters預計銷售額同比增長2%至10.3億美元,但不及預期的10.5億美元。同店銷售額持平,其中Urban Outfitters上升2%,Free People上升1.2%,Anthropologie下降2.9%,而分析師預計上升1.4%。同時,Urban Outffiters預計全年銷售額同比增長3%至35億美元,該公司將於2017年3月7日發布第四季度和2017全財年財報。

  Prada集團(01913.HK)

  旗下品牌:Prada、Miu Miu和The Church's等

  2016年銷售額:31億歐元,約231億人民幣

  意大利奢侈品集團Prada近日發布2016年初步業績報告顯示,集團在亞洲的主要市場大中華地區銷售從第三季度開始由跌轉升,並在第四季度延續增長趨勢。集團2016年度銷售額跌幅從上半年的15%收窄至10%,錄得31.8億歐元,略低於湯森路透此前預期的32億歐元。主要是中國及歐洲恢復增長,但美國及日本受強匯率影響,導致利好因素被抵銷。

  Burberry集團(LON: BRBY)

  旗下品牌:Burberry

  2016年銷售額:預計為25億英鎊,約214億人民幣

  據Burberry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受益於英鎊疲軟與代言人吳亦凡的明星效應,在截至12月31日的三個月內零售收入同比增長22%至7.35億英鎊,按實際匯率計算增長4%,可比銷售額錄得3%的增長,超出分析師預期。集團在截至12月31日的前9個月內,銷售額共錄得18.95億英鎊,平均每季度6.3億英鎊,預計2016財年全年銷售額約為25億英鎊。

  Fossil集團(NASDAQ: FOSL)

  旗下品牌:Fossil

  2016年銷售額:30億美元,約206億人民幣

  受傳統手表行業低迷的趨勢拖累, Fossil集團第四季度淨銷售額同比下滑3.4%至9.592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9.77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大減29.4%至4970萬美元。2016年度,Fossil集團銷售額同比下滑5.8%至30.242億美元,淨利潤暴跌64.2%至7,890萬美元。上月中,Fossil集團已開始進行裁員,還於去年關閉部分業績不佳店鋪以削減成本,集團發言人當時拒絕透露具體數量,但首席執行官Kosra Kartsotis則表示這些措施有利於改善集團業務表現。

  Pandora集團(CPH:PNDORA)

  旗下品牌:Pandora

  2016年銷售額:約30億美元,約206億人民幣

  在截至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Pandora銷售額同比增長16%至66億丹麥克朗,即9.57億美元,淨利潤同比上漲52%至20.9億克朗,即3.03億美元。 第四季度,Pandora在歐洲,中東、非洲地區和亞太地區的銷售業績維持強勁。 2016財年全年,Pandora總銷售額同比增長21%至202.8億克朗,即30.1億美元;淨利潤同比暴漲66%至60.3億丹麥克朗,即8.96億美元。Pandora首席執行官Anders Colding Friis表示,2016財年是Pandora表現出色的一年,品牌在全球的形象與市場佔有率均有顯著提升。 對於2017年,Pandora預計收入為230至240億克朗,EBITDA利潤率約為38%。

  Hugo Boss集團(ETR: BOSS)

  旗下品牌:Hugo Boss

  2016年銷售額:27億歐元,約196億人民幣

  Hugo Boss預計全年的營業利潤跌幅將有所收窄。根據品牌公布的初步數據,截至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3%至7.25億歐元,全年銷售額同比減少4%至26.9億歐元,符合集團的年度銷售目標。 Hugo Boss首席執行官Mark Langer表示,第四季度品牌業績降幅收窄主要得益於中國市場的復蘇,亞洲市場銷售額同比上升5%。

  Giorgio Armani集團(未上市)

  旗下品牌:Armani、Emporio Armani等

  2016年銷售額:25億歐元,約182億人民幣

  Armani創始人Giorgio Armani日前透露,意大利時尚集團Giorgio Armani2016年銷售額同比2015年的26.5億歐元減少5%至25.1億歐元,是近年來的首度下跌,預計2017年將繼續面臨零售市場低迷帶來的挑戰。他補充道,集團目前雖然現今重組,但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恢復到以前的銷售水平。Armani在2015年的銷售額錄得4.5%的增幅,而2014年則上升了16%,表明品牌一直受到中國經濟減速,游客數量下滑等不利因素影響。

  G-III集團(NASDAQ:GIII)

  旗下品牌:DKNY、Vilebrequin、Andrew Marc、Marc New York、G.H. Bass 和Wilsons Leather等

  2016年銷售額:24億美元,約165億人民幣

  在完成對DKNY的6.5億美元的收購后,加拿大服裝集團G-III發布聲明更新對截至1月31日整個年度的業績預期,年度銷售額預計從24.3億美元下調為24.1億美元,淨利潤則從6700萬美元至7200萬美元下調為5700萬至6200萬美元。在過去幾年的時間,G-III集團採取多元化戰略已成功轉型,目前集團正尋求多種市場機會擴張。集團表示,DKI的規模化以及多樣化有利於增加其在國際時裝品牌的投資組合。

  Columbia集團(NASDAQ: COLM)

  旗下品牌:Columbia

  2016年銷售額:24億美元,約165億人民幣

  在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12個月內,淨銷售同比增長2%至23.8億美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3%至2.56億美元,淨利潤增長 10%至 1.92億美元。按地區來看,美國地區淨銷售額同比增長 3%至 15.05億美元;歐洲、中東以及非洲地區的淨銷售額同比增長 9%至2.53萬美元;拉丁美洲以及亞太地區淨銷售額同比減少 3%至4.69億美元;加拿大的淨銷售額同比減少 2%至1.64美元。 按品牌分,Columbia淨銷售額同比增長2%至 19.1億美元;SOREL的淨銷售額同樣增長2%至 2.13億美元;prAna的淨銷售額為 1.4億美元,同比增長 12%;Mountain Hardwear淨銷售額為 1.04億美元,同比減少11%。

  LuluLemon集團(NASDAQ:LULU)

  旗下品牌:LuluLemon

  2016年銷售額:22億美元,約151億人民幣

  在經歷透視瑜伽褲系列質量問題被召回、高管人員的更換和創始人Chip Wilson名譽的受損的動蕩后,Lululemon再次回到業績的正軌,截至10月30日的三個月內Lululemon淨利潤同比上漲28.5%至6830萬美元,毛利潤同比增長24%至2.784億美元,淨收入同比增長13.5%至5.444億美元,高於華爾街預期的5.402億美元,可比銷售額同比增長7%。集團在九個月內的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2.5%至1.672億美元,淨收入同比增長14.6%至15.5億美元。

  思捷環球集團(HK:0330)

  旗下品牌:Esprit

  2016年銷售額:167億港元,約147億人民幣

  思捷環球集團在截至12月底的2017財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減少12%至81.94億元。由於天氣較暖,分析師預計思捷環球在期內剔除網絡銷售后的同店銷售將下降6.6%,並預計下半年將錄得虧損1900萬元,全年虧損共計9900萬元。而在截至去年6月30日的2016財年下半年,思捷環球集團銷售額共錄得84.65億港元。在商業模式變革方面,曾是ZARA母公司Inditex高管的思捷環球首席執行官 Jose Manuel Martinez 上任后為Esprit引入了ZARA的運作模式, 將貨品上架時間從以往平均10個月縮短至3到4個月,同時加快重組削減成本,關閉虧損門店,Jose Manuel Marinez強調集團未來將繼續專注於利潤率的提升。

  Christian Dior時裝部(EPA: CDI)

  旗下品牌:Dior、Dior Homme

  2016年銷售額:19億歐元,約141億人民幣

  法國奢侈品牌Christian Dior時裝部門近日發布季度業績報告,品牌在截至12月31日的三個月有機收入增長錄得12%,高於上一季度的8%,再次証明全球奢侈品行業在逐漸復蘇。Dior在2016年12個月的銷售額錄得19.4億歐元,較2015年全年增長3%,營業利潤則上升5%至2.52億歐元。 由於受巴黎及歐洲游客數量下跌影響,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公司第4財季,Dior營業收入下跌2.9%至4.64億歐元。品牌母公司LVMH集團董事長Bernard Arnault稱這一結果符合集團先前預期,再度確認了Dior在全球奢侈品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不過他對2017財年持謹慎樂觀態度。

  Guess集團(NYSE:GES)

  旗下品牌:GUESS、MARCIANO、G by GUESS和GUESS FACTORY等

  2016年銷售額:約20億美元,約137億人民幣

  Guess集團在2016年前三季度銷售額共計為15.3億美元,平均每季銷售額為5.1億美元,因此預計全年銷售額為20.4億美元。在截至去年10月29日的第三季度中,Guess淨利潤同比去年1240萬美元下降27%至910萬美元,淨收入同比去年增長2.9%至5.363億美元。首席執行官Victor Herrero表示,集團歐洲地區與亞洲地區均錄得兩位數的增長,並將提高集團在北美洲的盈利能力。他還透露歐洲地區批發業務連續兩個季度增長,亞洲地區因開設新的門店和積極銷售的驅動,批發業務也錄得增長,Victor Herrero透露,北美業務將延續降低成本,並將關閉不盈利門店。

  周生生集團(HK:0116)

  旗下品牌:周生生

  2016年銷售額:150億港元,約133億人民幣

  周生生集團連續三年的營業額下降,2013年其珠寶零售業務的營業額為251.4億港元,2014年下滑為192.5億港元,2015年為190.6億港元。周生生集團(00116-HK)在未公布2016年業績前,提前發布了盈利警告。預計2016年全年業績相比較同期將會減少約30%—40%。其中,周生生解釋下跌原因為:由於2015年同期,有來自一次性出售部分長線持有的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股份獲得利潤2.46億港元;中國內地及香港的消費者購物意欲疲弱導致營業額下跌。

  Deckers集團(NYSE: DECK)

  旗下品牌:Ugg、Teva和Snuk等

  2016年銷售額:約17億美元,約117億人民幣

  在截至12月31日的三個月內,Deckers集團旗下品牌Ugg銷售淨額同比下降5.3%至7.04億美元;Teva銷售淨額同比增長3.9%至1460萬美元。期內集團在分銷渠道與批發渠道的銷售淨額均錄得12.6%的下跌。集團本土市場銷售額同比下降9.9%至4.895億美元,國際地區銷售額同比增長7.2%至2.708億美元。 在截至12月31日的12個月內,Deckers集團銷售額為17.429億美元,該公司同時預計第四季度收入同比跌幅為5-6%,約3.559-3.597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3.83億美元。

  Salvatore Ferragamo集團(BIT: SFER)

  旗下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

  2016財年銷售額:14億歐元,約102億人民幣

  受全球旅游業零售低迷影響,Salvatore Ferragemo集團 2016財年銷售額急劇放緩至僅增長1%14.4億歐元,這引發國外業界人士的猜測,Ferragamo或將被出售。在截至12月31日的12個月內,品牌核心品類鞋履同比增長1.7%至6.111億歐元,佔總收入的42.5%;手袋和皮革配件的銷售額則與2015年持平,錄得5.29億歐元。其中,中國地區零售渠道的銷售額同比增幅錄得6%。受恐怖襲擊與經濟不穩導致的旅游業低迷影響,歐洲地區銷售額同比下降4.3%至3.643億歐元,佔總收入的25.3%。

  A&F;集團(NYSE:ANF)

  旗下品牌:Abercrombie&Fitch;、Hollister Co和Abercrombie kids

  2016年銷售額:14億美元,約96億人民幣

  在截至10月29日的3個月內,該品牌母公司同比銷售額大跌14%,是近年來錄得的最大跌幅,也是集團同比銷售連續15個季度下跌。 集團表示,業績下滑主要歸咎於其主打品牌A&F;的經營不善。A&F;第三季度淨銷售額同比下降13%至3.583億美元。集團執行總裁Arthur Martinez承認,集團一直試圖為A&F;在競爭激烈的服裝市場尋找新的出路,但在H&M;、Forever 21和Zara等高街快時尚品牌激烈競爭沖擊下,風格過於個性的A&F;明顯處於弱勢。

  Kate Spade集團(NYSE: KATE)

  旗下品牌:Kate Spade、Jack Spade

  2016年銷售額:13.8億美元,約96億人民幣

  第四季度銷售收入錄得增長9.8%至4.708億美元,略低於分析師預測的 4.73 億美元,同店增長錄得9%。2016全年淨利潤錄得1.536億美元,收入則為13.8億美元。公司首次回應出售傳聞,証實正在審查戰略選擇,最壞結果將是出售。Kate Spade首席執行官Craig Leavitt表示集團目前已開始擴大新的批發分銷渠道,在合作關系開始前已與百貨商店協議將不參與大部分的促銷活動。

  Safilo集團 (SLFG.MI)

  旗下品牌:Safilo、Rag&Bone;、Moschino和Max Mara等

  2016年銷售額:12億歐元,約87億人民幣

  意大利第二大眼鏡制造商霞飛諾Safilo集團在截至12月31日的12個月內,銷售額同比下跌2%至12.5億歐元,主要受集團與旗下最大代理品牌Gucci合約的終止影響。集團去年還簽署了Rag & Bone和Moschino的眼鏡代理合約以及與Max Mara續約,並表示在過去的兩年,Max Mara是增長最快的品牌。2016財年,霞飛諾在歐洲地區銷售額最高錄得42.9%,至5.37億歐元,亞太地區增幅則為9.2%,銷售額為1.14億歐元。

  Valentino集團(未上市)

  旗下品牌:Valentino 、Red Valentino等

  2016年銷售額:約11億歐元,約80億人民幣

  在品牌主要設計師之一 Maria Grazia Chiuri 加盟法國奢侈品牌Dior后,意大利奢侈品牌 Valentino 首度推出了由另一位主設計師 Pierpaolo Piccioli 單獨設計的時裝系列,CEO Stefano Sassi 對於 2016財年表示了謹慎的樂觀預期,銷售額預計將同比增長 10%左右,達到 11億歐元。2015年,Valentino的營業額為 9.87億歐元,同比大漲 48%。

  Tod's集團(BIT: TOD)

  旗下品牌:Tod's、Hogan、Fay、Roger Vivier

  2016財年銷售額:10億歐元,約73億人民幣

  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12個月內,Tod's集團2016財年銷售額同比下降3.2%至10億歐元。按品牌分,Tod's集團核心品牌Tod's銷售額同比下跌6.7%至5.59億歐元;Hogan銷售額同比減少3.2%至2.142億歐元;受益全球化擴張,Fay銷售額同比增長5.3%至6260萬歐元,Roger Vivier銷售額同比增長6.6%至1.663億歐元。 期內集團零售渠道銷售額同比下降4.3%至6.303億歐元,同店銷售增長率同比減少12.2%。受累於香港市場持續低迷,盡管內地與澳門地區銷售額表現良好,大中華區銷售額仍下跌6.8%至2.13億歐元。

  Moncler集團(BIT: MONC)

  旗下品牌:Moncler

  2016年銷售額:約10億歐元,約73億人民幣

  在全球市場批發與零售的強勁增長下,法國奢侈羽絨服品牌2016年度前三個季度銷售收入同比大漲14%至6.393億歐元。截至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與全年財報將於4月發布,在今年前九個月業績的優秀表現下,集團管理層對Moncler第四季度業績非常看好,預計今年銷售額可達10億歐元。 期內,Mocler國際市場銷售額在總收入的佔比從2015年同期的81%升至83%。 其中,亞洲和全球其他地區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上升27%至2.162億歐元,中國區業績表現強勢,已成為品牌在亞洲區域的第二大市場。

  I.T.集團(HK:0999)

  旗下品牌:I.T.、FCUK和ZIK

  2016年銷售額:75億港元,約65億人民幣

  I.T日前公布,截止去年11月底第三季度香港的同店銷售下滑4.6%,內地增長18.5%,日本則大漲22.4%。累計前九個月,香港跌2.1%,內地增長9.5%,日本則大漲27.7%。截至8月底上半年,I.T扭虧為盈錄得利潤3863.3萬元。期內,毛利同比上一年增長9%錄得22.09億元,總銷售額同比上漲7%至36.43億元,主要受中國內地及日本市場零售收入上升帶動,不過,香港市場零售總收入跌2%至15.4億元,同店銷售下滑0.9%。

  Super集團 (JSE:SPG)

  旗下品牌:Superdry

  2016年銷售額:6億英鎊,約51億人民幣

  英國潮流服飾品牌Superdry母公司Super集團受惠於英鎊疲軟與9家新店的開業,2017財年上半年公司銷售額同比大漲31.1%至3.34億英鎊。期內,集團稅前利潤比去年同一時期上漲10.4%至1270萬英鎊;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0%至1380萬英鎊;持續經營業務稅前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8.8%錄得2100萬英鎊。集團首席執行官Euan Sutherland表示,鑒於上半財年業績強勁,未來計劃繼續擴大對分銷能力與產品創新的投資。同時,集團將新增特許經營關系,大力發展歐洲、北美地區和中國的電子商務平台。

  Brunello Cucinelli集團(BIT: BC)

  旗下品牌:Brunello Cucinelli

  2016年銷售額:約5億歐元,約36億人民幣

  在截至12月31日的12個月內的銷售淨額同比增長10.1%至4.56億歐元,目前在全球共有122家專賣店。期內品牌本土市場意大利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7.3%至 7620萬歐元。 歐洲市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5.8%至 1.364億歐元;北美市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7.1%至 1.676億歐元; 大中華區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21.8%至 3140萬歐元,得益於品牌專賣店以及多品牌渠道取得的成績,中國大陸增長尤為顯著,其他地區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39.4%至 4440萬歐元,佔總銷售額的 9.7%。

  Jimmy Choo (LON:CHOO)

  旗下品牌:Jimmy Choo

  2016年銷售額:4億英鎊,約34億人民幣

  英國奢侈鞋履品牌Jimmy Choo在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12個月內,受益於品牌在亞洲市場和男士鞋履品類的強勁表現,全年銷售額同比增長 14.5%至3.64億英鎊,剔除期間英鎊匯率下跌帶來的有利因素,按不變匯率計算,全年銷售同比增長 2%。Jimmy Choo還續簽了與意大利奢侈眼鏡公司Safilo之間的協議至 2023年,並計劃明年推出男士太陽鏡和眼鏡。Jimmy Choo 表示隨著各個地區的銷售趨勢都有所好轉,品牌在2017年將處於有利的市場地位,全年利潤將達到預期,完整財報將於3月2日發布。

  新秀麗集團(HK:0109)

  旗下品牌:新秀麗

  2016年銷售額:25億港元,約22億人民幣

  集團截至今年9月底止9個月股東應佔利潤為1.14億元,按年減少22.95%,期內,銷售淨額19.75億元,按年上升8.49%。 日前新秀麗管理層預計2017年銷售(撇除Tumi)可錄中至高單位數字增長,料美國業務可錄中單位數字按年增長,而歐洲地區可錄中至高單位數字增長。新秀麗管理層估計,今年中國內地銷售可回復中至高單位數字增長,預計去年第四季大份部地區銷售可延續第三季的增長動力;並指整合Tumi進度輕微領先原先預期進度。

  Aeffe集團(BIT: AEF)

  旗下品牌:Moschino、Alberta Ferretti和Pollini等

  2016年銷售額:3億歐元,約21億人民幣

  在截至12月31日的12個月內,Aeffe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4.7%至2.8億歐元,其中成衣部門銷售額同比增長4.5%至2.158億歐元,鞋履與皮革制品部門幾乎無增長,僅錄得9590萬歐元。 Aeffe集團本土市場意大利的年度銷售額同比增長5.3%至1.26億歐元,在全球其他地區中,大中華區收入錄得7.1%的增幅提振下,集團計劃未來將專注於提升銷售額的有機增長和線上銷售,對2017財年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Mulberry(LOM:MUL)

  旗下品牌:Mulberry

  2016年銷售額:預計1.5億英鎊,約12億人民幣

  在Mulberry新任創意總監Johnny Coca上任並發布首個系列后,在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6個月內,Mulberry銷售額同比增長10%至7450萬英鎊。基於英鎊貶值和假日季促銷帶來的積極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Mulberry此前發布聲明表示,看好亞太地區的市場潛力,將與大股東Challice公司旗下Club 21分部在中國成立Mulberry(亞洲)有限公司,主要負責Mulberry在中國內地、香港和台灣的經營業務,同時將在中國開設4家門店,並建立官方中文網站,建成線上線下一體的全渠道網絡

(責編:李昉、蔣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