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時可能需要全麻,全麻就需要插管,在插管的過程中,確實存在牙齒損傷的可能
●減少牙齒損傷,應提前做好術前氣道評估,同時要在麻醉過程中做好防護措施
小伙子因腿部問題在某大醫院做手術,術后被告知在麻醉過程中門牙掉了,這件看似“離奇”的事件在網絡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類似的個案在國內外的臨床操作中確實存在,有報道統計其發生率從0.2%到12%不等。
明明是下肢的手術,牙齒怎麼會掉呢?要了解麻醉與牙齒損傷的關系,還得從麻醉的方式講起。不管是什麼手術,都可能需要全身麻醉,而全麻需要經口插管。在插管的過程中,確有多種因素可致牙齒損傷。一旦發生牙齒損傷或脫落,操作醫生會有挫折感,也給患者帶來痛苦和不適,嚴重時甚至引起醫患糾紛。因此,專家建議,術前應對患者做好氣道評估,了解患者口腔情況,包括有無假牙、補牙、鑲牙、鬆動的牙齒等,並在取得病人和家屬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擬定插管方案,盡最大可能採取防護措施以減少牙齒損傷的發生。
個案:
做完腿部手術,丟了兩顆門牙
19歲的小伙徐闖腿部膝蓋軟骨外翻,需要動手術。他的父母打聽到長春有一家不錯的醫院,趁著放寒假帶著他趕到該院動手術。據《城市晚報》報道,1月7日晚,望著術后剛剛被推進蘇醒室的兒子,父母被臨床醫生的一句話驚住了:徐闖在麻醉過程中兩顆門牙掉了。
“孩子過來看的是腿不是牙,卻齊刷刷地把兩顆大門牙給弄掉了,到底為啥?”徐家隨后趕來的親屬們也是疑問重重:他們懷疑手術過程中是否存在操作不當。
這一消息在網絡上被當成奇聞廣為轉帖。網友議論紛紛,有人覺得這位小伙子的牙掉得太離奇,但也有專業人士指出全麻手術需要氣道插管,插管過程中有多種原因可致口腔和牙齒損傷。
探討:
下肢手術為何導致牙齒損傷?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不了解詳細的情況,我們無從知道這位小伙子掉牙的具體原因。”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博士生導師馬武華教授指出,但類似的個案在國內外的臨床操作中確實存在,有報道統計其發生率從0.2%到12%不等。
“要了解麻醉與牙齒損傷的關系,還得從麻醉的方式講起。”馬武華介紹說,下肢手術根據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通常有椎管內麻醉、外周神經阻滯和全麻三種麻醉方式。而椎管內麻醉、外周神經組織在效果欠佳的情況下最終都需要改為全麻。
“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手術都可能需要全麻。而全麻並非大家所想象的,打一針就可以了。”馬武華解釋說,全麻后患者的呼吸需要麻醉醫師給予控制,就是說患者自己不能呼吸,麻醉醫生會設置麻醉呼吸機控制患者呼吸。這通常要經口或經鼻插入一根氣管導管到氣管進行通氣才能夠保証患者的安全。而要把這根通氣的氣管導管插入到氣管內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專業熟練的技術,還需要用到各種各樣的輔助插管工具。最常用的插管工具就是喉鏡,把喉鏡插入口腔盡量暴露聲門才可以保証插管成功。而在插管的過程中,因各種原因,確實存在牙齒損傷的可能。
分析:
麻醉插管過程中,損傷牙齒原因多
馬武華介紹,導致牙齒損傷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插管操作者未經過專業培訓,操作不熟練,如操作時用力過大,以上切牙為支點。
2.患者牙齒有疾病,如齲齒、牙周病等會影響牙齒的結構和堅固性,即使氣管插管時較輕的壓力也可能導致牙齒損傷﹔另外,蘇醒期病人因“咬管”用力過度,也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斷裂。
3.困難插管時(即用通常的方法難以將通氣導管插入到氣管進行通氣給氧的情況),即使正常的牙齒也有可能“難逃一劫”,比如,患者有暴牙或張口受限、喉頭高或遇到難以預見的困難氣道時,牙齒也容易受損。
4.患者術中體位也會影響插管,比如一些手術需要採取俯臥位,牙齒可能會受力或受擠壓﹔如果患者本身合並牙齒鬆動,可致出現牙齒損傷甚至脫落。
“牙齒損傷最嚴重的后果是脫落的牙齒掉進氣管。”馬武華指出,萬一在麻醉過程中患者牙齒脫落進入支氣管內,可導致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后果,必須通過纖維支氣管鏡取出,必要時需要開胸取出。“所以整個麻醉過程一點都不能大意!”
提醒:
避免牙齒損傷,做好兩方面工作
一旦發生牙齒損傷或脫落,操作醫生會有挫折感,給患者也帶來了痛苦和不適,嚴重者甚至導致醫療糾紛。如何減少牙齒損傷的發生率呢?馬武華提醒如下:
1.術前氣道評估不可少
術前訪視時,醫師應進行氣道評估,詢問和檢查病人的牙齒情況,特別關注老年人、兒童和患牙病的患者。如果牙齒有鬆動或病變,及時請口腔科醫生會診,必要時術前拔除病牙或用線綁住。術前與病人和家屬詳細解釋有牙齒損傷脫落的可能,取得病人和家屬充分理解,擬定插管方案和防治牙齒損傷的方案。患者本人也應充分告知麻醉醫生自身牙齒的情況,包括有無假牙、補牙、鑲牙、鬆動的牙齒等,以充分溝通盡量避免意外的發生。
2. 麻醉過程做好防護很重要
有條件的醫院,操作醫師可採用較先進的插管技術來取代傳統喉鏡暴露下的插管,比如用特殊的喉鏡片、視頻喉鏡、光導插管技術和纖維支氣管鏡等來減少牙齒損傷﹔沒有上述條件的醫院則可考慮採用經鼻插管以避免牙齒損傷。另外,採用保護牙齒的裝置和物品,比如特制的護牙裝置、撐開器等,或是用紗布繃帶纏繞在牙墊上以減少牙齒和牙齦的損傷。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在手術過程和蘇醒期間,要防止病人躁動和“咬管”,以免增大此類損傷的風險。
“萬一發生牙齒損傷,醫患雙方應誠懇溝通,及時處理,避免牙齒掉進氣管的嚴重后果,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患者的影響。”馬武華強調說。 醫學指導/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博導馬武華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羅雀華醫師
文/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方寧、張秋霞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