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類對比
女性商品中售價較高的品類依次為:個人護理產品13%(剃刀、護發產品)、成人服裝8%(一件女式襯衣平均要比男式的貴15%)、老人及家用保健品8%、玩具和兒童配飾7%、童裝4%。
紐約消費者事務部成員Julie Menin在《 Daily News》專欄中特別提到兒童滑板車這種商品:粉色女童款“girl’s scooter”售價為紅色男童款“sports scooter”的兩倍。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自這份報告公布后,一度因男女商品定價差異過大惹上麻煩的零售商Target下調了這款滑板車的價格,並將之前的價格差歸咎於“系統錯誤”。
該研究沒有將產品的生產方式和成分統計在內,作為解釋價格差異的原因。紐約消費者事務部曾咨詢過的專家認為,盡管男、女個護產品通常成分不同,但這種差異並不是導致價格差的主因,商品價格的大部分組成是產品的研發成本。報告寫到:“ 女性消費者更願意承擔這種價格差。”
在尾注裡,報告提到一些所謂的含有“特殊功效成分”的昂貴商品實則功效一般。紐約消費者事務部請教了寶潔公司個護產品專家Gary Kelm博士,據他介紹一些女性消費者偏好以高價購買這些昂貴的護膚品,但其實這些“昂貴成分”在該產品中含量佔比不超過1%。
報告表示,這些成分雖然功效甚微,但法律上允許這些品牌做廣告宣傳產品功效及潛在的益處。“這樣的例子包括純天然、植物成分的女性護理產品”,這正是它們昂貴的原因。這個結論同樣適用於服裝類的價格差異:女人願意多花錢,所以商家樂得多收錢。
這種被一些人稱為“粉色稅收the pink tax”的性別價格差存已存在多年。2014年法國也曾對該問題做過研究。紐約消費者事務部的報告指出,在一些情況下,男女價差的存在還是合理的,不過女性消費者的悲哀在於,她們基本上逃不開這種價格歧視,除非和女性商品徹底絕緣(比如樣樣東西都買男性版本)。
這種價差讓女性消費者從孩童時代起,就承受了比男性更大的經濟壓力。
上一頁 |
從群捧到群嘲,歐陽娜娜到底做錯了什麼? 最近歐陽娜娜主演的《是!尚先生》播出,大家對於其演技進行了全方位的吐槽,紛紛表示這樣傻的女主真的是第一次看到。后來其母發微博指責網民霸凌,為什麼之前人人愛的歐陽娜娜會成為大家吐槽排斥的對象,她究竟做錯了什麼呢?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