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嘉班納請陳學冬、盛一倫走秀 是臭棋還是高招?

2017年01月17日08:22  來源:界面
 
原標題:杜嘉班納請陳學冬、盛一倫走秀 是臭棋還是高招?

  “靠明星和網紅營銷對某些特定產品和品牌上有一定效果,我想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如今的我們的品牌規模和10年前不一樣了,不可能再按照那麼一對一式的模式了,大部分顧客需要從一個熟識的人物或明星身上得到產品的認知,但問題是它是否在2017年或者以后還能達到這個效果,這點從今年的娛樂和國產電影市場的遇冷就看出來。“在某走相對親民價格的精品皮具品牌市場部任職的Judy說。

  此外,她也表示,作為一個國際品牌,國內的市場行為亦要遵循總部一層層的批准和協商,而如何讓總部以及最終拍板的決策者接受本土化的概念或者挑戰是個大難題:“我不是不知道有些博主和明星其實口碑一般,可能對方的粉絲量數據量也是有水分的,但我們尋找的是這樣一個產品,總部的人會說我們今年找Bryanboy來報道我們的秀,那中國你們找什麼人,那我想大部分人第一聯想到的就是Gogoboi——在這個層級上,沒人真正在乎內容的優劣,尋找的是一個有相似性的product(產品)或者figure(人物)。”

  而因博主、明星所起的人情交易,Judy不置可否,但不願就此做更多解釋。

  2017年1月初,據時裝商業評論BoF報道,法國巴黎銀行奢侈品分部推出一份名為“購物指南:中國博主”(The Shopping Guide: Bloggers in China)的報告。其中,以圖表量化形式闡述了中國明星、中國時裝博主和美妝博主時尚影響力的排名。

時裝品牌

  對於排名和數據的准確性,包括Judy在內的多位國內時裝、媒體行業從業者都表示疑問,但按照Judy的話來說,這就是一份給不了解中國市場、或者行外人的一份入門說明、你在百貨商場買的一雙皮鞋上的合格証而已。

  “make.believe”——這是索尼公司曾經的一句廣告語,拋開前者的自定義,套用這句話的字面含義來形容時裝品牌在鑄造品牌形象和營銷層面的行為再合適不過。

  但通過網紅、小鮮肉的模式,可能做到Make You Know,但至於相信,恐怕就沒那麼樂觀了。

上一頁
(責編:李昉、蔣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