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之后,在大银幕上改编《西游记》已经非常难,如果说这两部电影是对《西游记》的颠覆性阐释,将于大年初一公映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则是用好莱坞范儿装点中国神话的一次成功尝试。
不管从技术还是剧情上看,《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都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按照好莱坞类型片方式打造的商业大制作,有业内人士为这部新片喊出了15亿的高票房。
剧情工整:
娱乐经典很得体
从情节上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以下简称《大闹天宫》)非恶搞,该片剧情工整,完全按照好莱坞类型大片的构造设置正邪人物。其最大的创新是郭富城扮演的牛魔王那条线,迎合了近年来较流行的魔幻题材,被上升到魔域与天庭两种制度的对抗。《大闹天宫》的创新有底线,不出格,很得体,改动的情节都是对原著故事的解释。比如孙悟空为何要大闹天宫,这里边有牛魔王对孙悟空的利用,也有九尾狐与孙悟空的微妙情愫。
如果说《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是对西游故事的颠覆性解构,那么《大闹天宫》所有的故事核都是遵循原著的,原著中几乎所有经典桥段:石猴出世、仙山学艺、大闹龙宫、官拜弼马温、瑶池偷桃、偷仙丹、打上南天门,都在电影里得到了体现,这保证了影片故事的纯粹性。
传统“大闹天宫”的核心是“叛逆”或“反叛”,这一点在《大闹天宫》也得到了很好的遵守。影片突出放大了孙悟空作为一个能力无穷,却天真烂漫、毫无心机的少年形象。甚至大反派牛魔王之所以与神族对抗,也是这种“反叛”精神的体现。
特技震撼:
华语电影最高水准
作为一部几乎全特效的视觉大片,《大闹天宫》在技术上代表了华语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大闹天宫》与A级制作的好莱坞大片相比差距比较明显,但98%的特效场面已经制造出了一种视觉奇观,天庭一战,从四大金刚打到二郎神,再打到玉帝,每场打戏动作设计上都有不同,很震撼,尤其是最终一战孙悟空变成金刚PK黑牛,既令人意外,又堪称出彩的尝试。
从电影题材上讲,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神仙们腾云驾雾,这些场景最适合3D表达。片中三场大的场面戏:火焰山牛魔王、铁扇公主对抗海啸,大圣水下戏东海龙王以及结尾的天庭大决战,都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幕胜在恢弘,海浪效果铺天盖地,胜在震撼。第二幕胜在细节,水下接近失重效果的猴王遨游嬉戏,姿态很到位,水流质感非常逼真。第三幕赢在冲击力与时长,片尾大战的激烈程度是华语片中史无前例的。
所谓雷点:
适度幽默是应有之义
人物形象方面的亮点,应数周润发饰演的玉皇大帝,无论是在原著还是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玉皇大帝一直给观众留下“中庸无为”的印象,但《大闹天宫》里,“三界至尊”玉皇大帝彻底摆脱了“整日带着众仙赏花饮酒”的生活轨迹,个性变得比较丰满。作为一个肩负和平使命的“老”神仙,他和蔼、大度,哪怕听到孙悟空平起平坐地自称“朕”,他也一心争取孙悟空走向善之路。
电影试映后,玉帝形象的个性化创新得到了一片叫好声,但一些“过于个性化”的台词也成为吐槽比较集中的地方。比如,孙悟空自称“二百五”,东海龙王和仙女都称二郎神为“二爷”,孙悟空时不时劝慰别人“你需要释放一下”。这些台词赢得了观众的笑声,也有媒体称之为“太雷”。作为好莱坞式大片,适度幽默是商业大片的应有之义。
《大闹天宫》作为春节档的第一大片还考虑到了孩子的市场,里面有些妖怪纯粹是为了孩子而设计的,例如戴着头套的“功夫熊猫”和“老蜥蜴”等,有点像儿童剧里的人物形象,相信孩子们会喜欢。这些看似雷点的设置,实际是影片定位于老少咸宜的商业片的要求。(记者 倪自放)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