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圈,有一句话流传得很广:“即便你是胖子,被放到了风口,也能飞起来”。话的意思很简单——跟对了形势潮流,你就能发达。这个道理放到演艺圈同样适用,创作者也不要只把自己当成电影、电视、演出的手工艺人,还要转变为懂营销的产品经理,只要制造出了话题,在群众中形成谈资,你就成功了一半。
造话题必定要求你迎合观众,而不是生硬地引领观众,有人听到这事就不乐意了,带着文艺工作者的固有的清高,放不下身段,其结果也自然是被市场边缘化。造话题也要求你懂互联网,懂年轻人,在这一点上,老导演有劣势,就如许鞍华,代表着传统一派,如今的市场上大卖的都是年轻导演,郭敬明、邓超、韩寒、肖央,《匆匆那年》的导演张一白虽然是老人了,但他透露从好几年前就了解了电影的营销,即便该片口碑再烂,也挡不住大卖。
由此我想起了一个有关“黑布”有点粗俗的传说:一个人到镇上去赶集,突然看见有一个人敲锣,后面跟着两个人,抬着一个木桶,桶上面盖着一块黑布,这个敲锣的人一边敲锣一边喊,免费摸一下不要钱。但是都围上来看,有好事者他总是要摸一下,把两个手伸进去摸了一下,伸出手来看确实没有危险,是一手大粪。这一个锣领着这个人继续往前走,继续这样吆喝。这个时候有另外两个人抬着一个桶,桶里是一桶清水,走到这个沾满大粪手的这个人面前说,大哥,五毛钱一洗。
我以为,追逐话题是要付出代价的,大家获得快乐的谈资之后,就不经意间地中了对方的套,中套所产生的成本也就累积成了票房和收视。但是古往今来,话题的“黑布”之下,藏着的究竟是大粪,还是黄金,无人知晓,但前提是你绝对会像好奇宝宝一样探究它。因为这年头,从来就是英雄不问出处:不论实力如何,有话题,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