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日電 (田雪 實習生羅榕)近日,一則“舒膚佳等抗菌皂在美恐遭禁售”的消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FDA”)稱抗菌皂中添加的化學成分三氯生和三氯卡班可能會干擾人體荷爾蒙,將擬定議案禁止抗菌皂和沐浴露在商店貨架的實體銷售。對於抗菌香皂問題,國內相關專家則表示生活中使用抗菌性香皂並不必要。
FDA質疑抗菌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記者登錄FDA官網發現,去年12月16日其發布了有關“抗菌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案,指出“數百萬美國人使用抗菌皂和沐浴液。雖然消費者通常認為這些產品可以有效阻止病原微生物傳播,但目前沒有証據表明它們在預防疾病方面比普通的肥皂和水更有效。而且,有些數據提示長期接觸某些抗菌皂的原料例如三氯生(液體皂)和三氯卡班(固體皂),可能帶來健康風險,諸如導致細菌耐藥或影響激素內分泌。”
提案指出,擬議規則不需要抗菌肥皂類產品從市場消失。要求抗菌皂和抗菌沐浴液制造商提供証據以証明其產品長期日用是安全的,並且比普通肥皂和水在預防疾病、防止一些感染擴散方面更有效。照此提案,如果制造者不能提供這些安全性和有效性証據,這類產品就必須更改配方(去掉此類成分)或者修改標簽(去掉抗菌的功能宣稱),才能繼續銷售。”自發布起180天,是公眾意見征詢階段,之后有一年的時間讓生產商提供相關數據,然后是60天內抗辯期。
專家:沒有相關規定 副作用尚不清楚
此事在國內引起社會各界不斷關注。就這一問題,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教授姚晨之告訴記者,我國目前沒有禁用“三氯生”和“三氯卡班”等成分的規定,至於其是否會對人體荷爾蒙產生干擾,還不清楚。在抗菌方面,姚晨之說國家對抗菌肥皂的抗菌效果指標有所規定,但具體用什麼抗菌劑,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沒有做過統一的規定。
鄭州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教授李雯表示,三氯生用於抗菌對細胞毒性肯定會有。總體來講,抗菌皂中加抗菌成分通過皮膚吸收應該是很少的。凡是殺菌抑菌類藥物的使用過程都是耐藥性的培養過程,細菌逐漸都會變異。洗滌劑中,抑菌、抗菌、殺菌的添加劑引起一系列副作用的前提條件是能透過皮膚吸收。如果不能透皮吸收,那麼對於體內的影響可不用考慮。,而是否能夠透皮吸收則需要專業的實驗數據去証實。
FDA這一提案也引起了同行業專家的關注。微博認証為護膚專家的用戶“冰寒”發布微博表示,一般情況下其實沒有使用抗菌洗滌用品的必要。事實上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人與細菌一直是伴隨生存的,有對抗,也有互利。微生物對人體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細菌,人無法生存。他指出,已知皮膚上有許多有益細菌,可以訓練人的免疫系統﹔腸道中有大量細菌,其中的益生菌對人體健康貢獻很大,有些細菌可以幫助合成B族維生素。因此重點並不是有沒有細菌,而是如何保持健康的菌群平衡。但這顯然超越了三氯生的能力,因為它無法分辨哪些有益、哪些有害,而是普遍殺滅。鑒於細菌和真菌的競爭關系,把細菌殺死了,可能造成真菌過度生長,同樣不利於健康。
他還表示,這並不是徹底地否定抗菌劑。在有感染或疾病擴散可能時,除了用普通的水、皂洗手,使用抗菌劑相信是有一定作用的。事實上,生產廠商如果宣稱有預防或阻止疾病擴散的功能,確實應當提供相關的証據。更大的問題在於環境影響:接觸到三氯生或三氯卡班的微生物,抵抗力弱的會被殺死,於是留下了抵抗力強的,這種不斷的淘汰篩選可能會使得一些微生物越來越難以被處理。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中心實驗室主任蔣明軍教授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建議,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不用過多介意購買的抗菌肥皂或是洗手液的產品構成,相反,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則更為重要一些。
FDA對抗菌產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質疑已久
記者了解到,近些年,FDA一直對抗菌產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存有質疑。2011年9月,FDA等相關部門對牙膏中的三氯生物質可能致癌進行研究。而2008年我國頒布的強制性國家標准(GB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規范規定,牙膏中允許添加三氯生,但含量不得超過0.3%。
2011年3月22日,歐洲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對三氯生進行了安全性評估,並發表了《三氯生意見書》,詳細記錄了醫學、毒理等多方面安全實驗結果。意見書最后得出結論:在牙膏、洗手液、沐浴露、除臭膏中,以0.3%最大濃度使用三氯生,被認為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