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尚

意大利餐VS法餐 你吃得出區別嗎?【2】

2015年02月25日09:52    來源:新浪時尚    手機看新聞

  2、法國常見的餐館類別

  Restaurant(餐廳):高級料理,環境和服務都最為上等﹔

  Bistrot(小飯館):家常菜,店面比較小和擁擠,服務生會穿便裝,而其他類型的餐館通常是專業的黑色正裝﹔

  小飯館

  Bistrot Paul Bert

  Brasserie(啤酒屋):家常菜,經常還會有海鮮拼盤之類的下酒菜。全天供應。店面比較大而喧嘩﹔

  餐廳

  La Coupole(圓頂),柱子上的畫據說是當年窮困的畫家抵飯錢畫的,另外中央有漂亮的圓頂,因此得名。

  Caf (咖啡館):一般隻有小吃,沙拉、三明治和雞蛋餅之類。全天供應。通常是特色的小圓桌。

  花神咖啡館

  Caf de Flore(花神咖啡館)王爾德、薩特、波伏娃等一眾名人曾是這裡的常客

  其實還有一類Bar Vin(酒吧),懶得扯進來了。實際情況自然更加錯綜復雜。

  有的餐館名字叫Caf ,實際上卻是個Brasserie,挂羊頭賣狗肉嘛﹔

  Bistrot這個詞本來是指小酒館,現在演變成了吃飯的地方﹔

  像著名的和平咖啡館,餐廳、啤酒屋、咖啡館三者兼備,搞復合式經營﹔

  還有些名廚,放著大酒店主廚不做,跑去開小飯館玩,提供平價的高水平美食,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稱為Bistronomie,即Bistrot + Gastronomie。

  價位方面,巴黎隨便找個館子吃通常也要人均20歐以上,米其林1星80歐左右,午餐減半。看似很貴,但法國收入也是國內的8倍,坐個地鐵還要1塊7呢。所以米其林並不等於平民消費不起的權貴場所。當然,3星餐廳都是200歐開外了。

  著裝方面,通常隻有米其林3副叉匙以上的餐廳才有強制要求,這種地方不穿正裝自己都會感到不自在。

  3、意大利同樣有高級料理和家常菜,規格還不止三道菜:

  Aperitivi / Antipasti / Primi / Secondi + Contorni / Insalate / Formaggi e Frutta / Dolci / Caff / Digestivi

  餐前酒/前菜/第一道菜/第二道菜+配菜/沙拉/奶酪和水果/甜點/咖啡/餐后酒

  餐前酒會搭配一些常見的小食,而沒有法國那樣特別的開胃小點。

  前菜與法國類似。

  第一道菜是各種面、飯、湯。這些在法餐裡都歸屬Entr es,意大利則分為Antipasti和Primi兩道菜。

  第二道菜相當於法餐的主菜,大魚大肉。

  配菜是搭配主菜的蔬菜或土豆。不過一些高級餐廳和法餐一樣,配菜直接歸入主菜裡了,而不提供單獨的選擇和盤子。

  主菜之后的是大份沙拉。奶酪和水果其實並不常見。

  日常用餐自然不會每樣都點,可以像法國隻點三道第一道菜+第二道菜+甜點,或者僅僅意面+沙拉,當然高級餐廳還是多點一些更妥當。

  值得注意的是,意面和披薩的待遇大相徑庭。前者單獨作為一道菜,而披薩則未被納入到流程裡,大多數餐廳也根本不提供。

  以前國內必勝客披薩有鐵盤和無邊兩種,后者就是意式的薄餅披薩。現在隻有鐵盤了,看來不只是我一個人不喜歡吃薄餅。

  另外,菜單上披薩一欄最下面也是最貴的通常是Calzone,本著好奇害死喵的心理我點過一次:

  餃子

  結果端上來個餃子,喵了個咪的。

  4、意大利常見的餐館類型

  Ristorante餐廳/Trattoria小飯館/Pizzeria披薩店/Bar咖啡館/Tavola Calda 速食店

  餐廳和小飯館與法國差不多。

  披薩店:作為廉價快餐,環境通常比較差。不過有少數比較高檔的餐廳也賣披薩。

  咖啡館:站著喝是常態,坐下來要加錢的。據說在早餐時段以后喝卡布奇諾會被鄙視。一坐一下午的小資情調還是去法國咖啡館吧。

  速食店:直接上圖應該就明白了。

  速食店

  5、兩國菜式的比較

  整體而言,意大利菜簡單質朴,主打橄欖油,突出食物原味,番茄很常見﹔法國菜繁復細膩,各種醬汁高湯,改變和創造新的味道,食材選擇廣泛。

  家常菜方面,兩國雖然隻有中國一個省大,但不同地區都有各自獨特的傳統菜式,統一歸納出一個全國范圍的特征難免挂一漏萬。

  例如,靠近意大利的普羅旺斯等地的傳統菜也用橄欖油﹔意大利北部也有用黃油奶酪調味的米蘭燴飯。

  同樣是生牛肉,法國Tartare是剁碎了上面打個雞蛋黃,意大利Carpaccio則是切成薄片拿橄欖油檸檬汁腌,上面加奶酪和菜葉子。

  生牛肉

  牛排:法國常見的Entrec te跟國內西餐廳吃到的差不多,略過。下面隆重推出佛羅倫薩T骨牛排。

  牛排

  味美量足價格實惠,

  簡直是上天對肉食動物的恩賜

  高級料理則是另一番景象。由於法餐佔據了主導地位,其他國家也深受Haute Cuisine影響,乍看上去可能和法餐沒啥區別。比如下面這坨肉:

  高級料理

  來自羅馬Ristorante Life,混入法國餐廳裡也毫無違和感

  當然也有不少在食材和做法上體現本地特色的,Ristorante Life的奶酪和果醬:

  Ristorante Life的奶酪和果醬

  另一個原因在於高級料理對創新的追求。

  法國和意大利的米其林星級餐廳大多被歸類為Cuisine Cr atif(創意料理),而非一般的法國菜或意大利菜。不過倫敦的3星餐廳Gordon Ramsay就被直接歸為法國菜了。

  分子料理(Gastronomie Mol culaire)

  典型代表是Ferran Adri 的3星餐廳斗牛犬(El Bulli),雖然是西班牙人在西班牙開的餐廳,但顯然更接近法國菜。雖然已經虧損關門,但分子料理的手法卻越來越普遍。

  融合料理

  融合料理(Cuisine Fusion)

  巴黎有幾家米其林星級餐廳是日本人做主廚,也有餐廳把法餐與亞洲料理做混搭,最著名的應該是1星餐廳雅木茶(yam'Tcha),非常難訂位。

  花卷綠茶

  法國女主廚Adeline在兩家頂級餐廳工作過,后來娶了(咦?)個香港老公,自己開了家小飯館,把面包紅酒換成了花卷綠茶。而鵝肝雲吞這種東西,感覺可以入選另一個題目:有哪些獨創的吃法是聽/看起來像黑暗料理系配搭,實則別有滋味的?

  6、如果不看招牌走進一家餐廳,怎樣分辨是意大利還是法國菜?

  看菜單,把意面、配菜和沙拉分別單獨歸為一欄的是意大利餐廳﹔用溫馨的字體寫著座位費3歐的也是意大利餐廳。

  看酒單,葡萄酒產地以意大利為主的是意大利餐廳。雖然國際上名頭不響,但意大利酒的產量其實是世界第二。

  除了鹽和胡椒,桌上還有瓶橄欖油的是意大利餐廳,或者西班牙餐廳。

  面包不會導致口腔上?內膜大面積破損的是意大利餐廳。法餐廳一律法棍,而意餐會同時提供多種面包。

上一頁
(責編:劉博雪、李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