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尚

珠宝行业乱象:把“玻璃”标示为“玛瑙”

张舒

2014年11月12日08:28    来源:法治周末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珠宝行业乱象:把“玻璃”标示为“玛瑙”

  原标题:探寻钻石行业乱象症结

  钻石饰品虚标净度、缺斤少两、隐藏瑕疵等问题已成为行业顽疾。而在这些问题背后,是我国针对珠宝类商品并无统一的“三包”规定的事实。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目前珠宝市场管理混乱、问题屡现的症结所在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张舒

  “我们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本次抽检中销售不合格商品的经销单位进行处理,公示的不合格商品生产企业和有关经销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主动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14年10月29日,北京市工商局官网发布的《北京市工商局流通领域珠宝玉石首饰类商品质量抽检结果公示》,将珠宝行业隐藏的质量问题曝光在舆论的闪光灯下。

  在此次质量抽检中,北京市工商局共查处39种不合格商品。其中,北京全城热恋商场的“专注钻石”被曝质量不合格,净度低于标称级别。

  对此,从事多年钻石销售工作的许佳(化名)向法治周末记者坦言:“钻石类商品在销售过程中确实存在虚标净度的问题,这也是业内皆知的老毛病了。”

  “钻石饰品虚标净度等问题已成为行业顽疾,一方面是因为行业监管不到位,另外一方面也是消费者维权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商家。”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

  乱象一:

  虚标净度抬高价格

  在北京市工商局官网的公示中,法治周末记者看到,在此次抽检查处的39种不合格商品中,有些为珠宝玉石定名错误,如把“玻璃”标示为“玛瑙”;有些是经人工处理却不明示,如将“染色珍珠”标示为“珍珠”,将“翡翠(染色、漂泊、充填)”标示为“翡翠”;有些贵金属印记不全,如缺失材料名称印记、厂家代号印记;而钻石类商品则出现将净度级别“SI1”标示为“VS2”的问题。

  据许佳介绍,钻石的净度由高到低分为LC(无瑕疵)、VVS1、VVS2(极微瑕疵)、VS1、VS2(微瑕疵)以及SI1、SI2(小瑕疵)、I1、I2、I3(有瑕疵)等不同级别。

  “通常,钻石的净度越高,价格越贵。”许佳说。

  在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不合格商品名单中,法治周末记者看到,北京全城热恋商场有限公司第三分店、专注钻石销售的两款裸钻,净度级别“SI”,比标识“VS2”级别低。

  “像钻石这样的商品,每相差一个等级,价格和价值会存在很大落差。”许佳解释道,“除了净度等级外,颜色级别也各不相同。有些商家会虚假标注钻石的净度等级,来提高价格。”

  对此,法治周末记者试图联系全城热恋商场负责人,可截至发稿,仍未得到负责人的回应。

  “由于不同检测单位的检测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钻石的净度一般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是允许的,但是相差不能过大。”有业内人士此前曾公开表示,“在第三方检测中,目前国际上较为权威的珠宝检测机构有GIA(美国宝石学院)、IGI(国际宝石学院)、HRD(比利时钻石高层会议)三家”。

  随后,法治周末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克拉数相同的两款钻戒,不同净度级别之间的标价相差达到1000元左右。

  据法治周末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钻石行业出现“虚标净度”问题,全城热恋已不是第一家。

  早在2006年,上海工商部门就曾对“周生生”“潮宏基”等品牌钻石“虚标净度”等问题进行查处。此后多次,各地工商部门先后曝出“茗钻坊”裸钻、“Entice茵泰丝”裸钻、“普睿”牌裸钻等多家品牌钻石出现虚假标注净度的现象。

  乱象二:

  短斤缺两隐藏瑕疵

  记者发现,监管部门的多次抽查结果同时显示,钻石行业短斤缺两问题也较为普遍。有经营者将0.492克拉的钻石标注成0.5克拉,将0.194克拉的钻石标注成0.2克拉。

  “钻石商品在销售过程中有个特点叫‘克拉溢价’,即当钻石克拉数达到一个整数的重量时,价格会高出(克拉)带小数点的钻石很多。”许佳解释道,“这个差价的收益很客观。”

  针对钻石等珠宝行业屡次陷进“质量门”,法治周末记者发现,众多“雾里看花”的消费者开始在网上发出疑问,究竟该如何挑选钻石类商品。

  “他们(经营者)的做法往往是将极小的瑕疵置于钻石与金属连接的底部,不通过专业设备很难分辨钻石的等级。”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一位专家曾介绍道,“消费者应尽量选择购买有国检证书的钻石制品。”

  “在北京有很多珠宝鉴定机构,比如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许佳介绍道,“由于每个鉴定员的专业知识和鉴定水平不同,鉴定出的钻石等级可能会存在误差,但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对此,上海市工商部门曾公开提醒消费者,镶嵌加工后的钻石,原有的瑕疵可能被遮盖,检测单位也无法对其实际重量称重。因此,消费者购买钻石类饰品,尤其是0.5克拉以上的高档饰品时,应尽量选择有裸钻鉴定证书的商品。

  没有统一“三包”规定

  提及珠宝行业频出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业内人指出,除了行业监管力度不够之外,消费者的维权不够积极也是重要原因。

  “现在的行业监管过于笼统,不到位。”上述业内人士说,“涉及恶意欺诈的商家,应予以罚款和警告;对于明知故犯的商家,要出具整改建议;通过优胜劣汰,净化钻石饰品市场。”

  “同时,由于常识不足、主动送检的积极性不够以及维权意识的欠缺,很多消费者在遭遇质量问题的情况时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也令商家更加肆无忌惮。”该业内人士提到。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为了培育和规范珠宝玉石首饰市场,国家已经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如《金银饰品标识管理规定》《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珠宝玉石鉴定》《珠宝玉石名称》《钻石分级》《珍珠分级》等。

  “这些标准和规定为规范市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许佳表示,全国目前有一百六十多家实验室从事珠宝玉石的质量鉴定工作,所有实验室的建立都要通过国家机构审批方可运行。“这些实验室都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产品检验,出具第三方产品质量证书。”

  据许佳介绍,为加强行业自律,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也已多次召开会议,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市场质量检查。

  “这几年工商总局每年都对不同的地方市场进行产品的抽查。”许佳说,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抽查,可以有效打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商业行为。“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常年设立有消费者免费咨询窗口,解答消费者在珠宝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但许佳也提到,目前,国家在珠宝类商品的销售中并没有出台过统一的“三包”规定,在退货、换货、修理上没有详细的标准,相关法律也是一片空白,这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一定难题。

  “国家对黄金珠宝类商品始终没有统一的‘三包’规定,虽然有个别省市已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很多商家仍按公司内部规定做售后服务,并没有按照新标准来执行。”许佳说,“‘三包’规定的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够,是目前珠宝市场管理混乱、问题屡现的症结所在。”

  法治周末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09年,浙江省率先出台《黄铂金饰品和珠宝玉石饰品“三包”暂行办法》,随后1年,广东省出台《珠宝贵金属饰品行业经营服务规范》。

  对此,某知名珠宝品牌客服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该品牌目前没有退换货业务,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要视实际情况来解决。“如果客户认为是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是需要拿到柜台进行鉴定的;如果柜台无法鉴定,就要返送回总部进行鉴定,然后进行处理。”

  那么,价格如此昂贵的珠宝类商品,究竟为何没有“三包”?与其配套的售后服务法规为何迟迟不能出台?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首饰类商品在售出后一旦发现损坏,很难判断(商品)是售出前就存在质量问题,还是消费者后期佩戴不当的人为过失所致。”许佳解释道,“而且珠宝的鉴定费实在太高了,消费者一般不会选择买了产品之后,再自己花钱去做鉴定。”

  对于北京市工商局此次公布的39种不合格商品,其官网公示只笼统给出“不合格商品生产企业和有关经销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主动采取措施”的回应。那么,购买了这些商品的消费者究竟该如何维权?商家的处理结果具体为何等问题?

  对此,法治周末记者试图联系北京市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

  “这两年一直有人呼吁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统一标准,持续加强对珠宝市场的监管力度,以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许佳介绍道,依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珠宝类商品一旦出现损坏,首先可将商品送到商家进行修复。“如果是对质量存疑,可先行与商家约定好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一旦检测结果与(商家)提供的商品认证有出入,消费者可要求按商品原价退货,并要求商家支付其他赔偿费用。”

(责编:杨翼、蒋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