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中山12月3日电 (冒韪 陈彦儒)“将测试的服装面料扫一扫,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出纤维含量具体数值,”中山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吴硕告诉记者,该局检验人员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测定纺织纤维含量的研究取得阶段性突破,检测周期从以往采用传统检测方法需要十几小时,缩短至现在几分钟甚至更短时间。
据吴硕解释,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利用常规分析手段,获得建模样品集的组分或性质的基本数据,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校正模型,从而实现了对未知样本的定量分析。
据了解,《纺织纤维成分快速测定-近红外光谱法及其检测标准的建立》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由江西检验检疫局和中山检验检疫局等多家单位合作承担,日前该项目荣获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山检验检疫局同时在聚酯与棉混纺、棉与氨纶、棉与丝、聚酯与粘胶、聚酯与氨纶五种混纺产品上试用该技术,经实践发现,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现有的纺织品组份分析方法相比,有三大优势:
一是检测周期大幅缩短。传统检测方法历经样品烘燥,化学溶解剥离等环节,耗时长达十几个小时。新技术只需将测试样放在探头下“扫一扫”,短短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即可“读”出纤维含量的具体数值。
二是与传统的化学溶解法相比,近红外技术不需使用化学试剂,不会损害检测人员身体健康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三是传统检测方法破坏样品,近红外光谱技术无须损害样品,有利于监管部门对服装纺织品加强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
据介绍,今年5至8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法检目录以外的进出口商品实施监督抽查结果显示,进口服装不合格率高达39.5%,而服装纤维成分标识不合格成为主要原因。吴硕表示,该技术将有效辨别鱼龙混杂的各类纺织品成分,在强化市场监管中发挥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