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青島:壓歲錢都去哪兒了 "充公"存銀行(青島早報)
春節剛剛過去,正當不少人感慨錢包變癟了的時候,很多小朋友卻是“賺”得盆滿缽流,壓歲錢收到了不少,成了十足的“小財主”。這少則幾千、多則上萬的壓歲錢打算怎麼花?如何處理也成為不少家長的“難題”。記者調查發現,選擇把這筆錢存進銀行的人最多,其次是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更有年輕家長將錢存進“風頭正勁”的余額寶。
“保守派”:
家長“充公”存進銀行
“叔叔阿姨給的錢,媽媽先替你保管著。”這句話似乎是幾代人從小到大聽到的最多的“謊言”。從記者的調查來看,很多孩子的壓歲錢被家長“充公”存進銀行。“現在孩子的歲數太小,全放在孩子那裡也不妥當,需要有個途徑讓家長有所控制,知道孩子把錢花到哪裡了。”市民吳女士這樣表示,兒子上小學二年級了,她建立了一個賬本,“賬本由孩子保管,錢歸大人保管,孩子要花錢就拿著賬本支取,我認為這樣能指導孩子合理地花錢。”“大頭存銀行,小頭留給孩子平時支取花。”市民常先生這樣說,他孩子今年6歲,“壓歲錢留給孩子的印象是錢來得很容易,所以不能全部由他來支配,我每年都是和孩子一起去銀行把錢存在孩子的戶頭裡作為以后的教育基金。”
記者採訪發現,家長這種做法的佔到了一半以上,存進銀行躺在賬戶裡在他們看來是比較穩妥的做法。“已經不錯了,我們小時候的壓歲錢都交給了父母,最后也都不見蹤影,現在的家長還想著給孩子建立個人賬戶,這是對孩子的尊重。”80后李女士去年剛生的孩子,今年就獲得了8000元的壓歲錢,她這樣感慨說。
不過,這些家長均以穩妥為考慮,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還沒有太多的考慮,常常讓這些壓歲錢躺在銀行“睡大覺”,成了真正的“閑錢”,想跑贏通脹更是無從談起。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