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時,王文瀾問倪萍婚后最想做的是什麼,倪萍說想把山東的姥姥接來頤養天年。隔了幾天,王文瀾把倪萍帶到京郊通縣的一個農村,指著眼前的一塊地給倪萍看:“這是我剛買的4畝地,姥姥年紀大了,住樓房不方便,咱們在這裡多蓋幾間房子,將來住在一起就熱鬧了。”
3個月之后再去的時候,那塊空地已經變成了一個兩進兩出六座房子的四合院了。施工全部按王文瀾的設計:屋頂是一大塊隔熱玻璃做的,院子邊沿放滿就地取來的野生蘆葦,剛挖來時還是芽尖,很快就隨風搖曳;前場是把綠綠的湖水引到門前一個葫蘆狀的大池子,分不同層次的石階,散著數粒藍色雨花石,還有小魚伴著藍藍的湖水;家具全部都是那種充滿鄉土氣息的八仙桌、太師椅、小炕桌……房子裡都是找當地人給壘的土炕,每個房間都安了暖氣片。
王文瀾借了一輛小客車,帶著倪萍一起回了山東。姥姥、母親、表妹、侄女……全部坐進了客車。為了預防萬一,他又在當地的醫院租了一輛急救車跟在客車后面,就這樣一家人浩浩蕩蕩到了四合院。
家人們到北京當天的晚飯飯桌上,王文瀾端著酒杯對倪萍九十多歲的姥姥說:“姥姥,我想娶倪萍,保証這輩子對她好,還會像您的親孫子一樣孝順您,您答應讓倪萍嫁給我不?”姥姥連連點頭。
從此,四合院裡彌漫著幸福。
救兒:倪萍選擇繼續在家
決定生這個孩子的第三天,倪萍就離開了《綜藝大觀》,並且停掉了所有的工作。守在家裡,看著兒子像禾苗一樣成長,倪萍心裡除了兒子和這一大家子人,再也容不下別的東西了。
家裡人口最多的時候有12個人,倪萍就像全職家庭主婦一樣,整天惦記的就是家人吃得好不好?身體有沒有什麼不適……
可是,幸福才剛剛開始,卻又要面對一個疼心的現實。
醫生的叮囑還在耳邊80%以上的弱視患兒是可以治愈的,因為虎子還不到1歲,所以有很大的痊愈可能。弱視的治療時間一般為1—2年,甚至4— 7年,是一個比較漫長的治療過程。由於孩子缺乏自制力,會因為戴著眼鏡不舒服不自覺地將眼鏡取下來,影響矯正效果。所以,家長所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王文瀾的工作性質不允許他有太多的時間呆在家裡照顧孩子。於是,本來打算等虎子滿了周歲就重返崗位的倪萍選擇了繼續在家。當一個病孩子的母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尤其虎子還是一個不知道危險為何物、視力又很不好的孩子,必須時時處處看著他,怕他掉進池塘,怕他摔下田埂,還怕他趁大人不注意扔了眼鏡。
一歲多的孩子精力幾乎是無限的,可以活蹦亂跳地在家鬧上一整天,累了,頭一挨枕頭就能呼呼大睡,睡醒了又是精神百倍。倪萍不行,越是累越是睡不著,好不容易等王文瀾回家換班了,借助安眠藥睡著了,一覺醒來反而覺得更累。雖然晚上看護虎子是王文瀾的責任,可倪萍隻要聽到一丁點的動靜就會馬上驚醒。
隨著虎子的一天天長大,眼疾終於開始有了好轉。過完3歲生日,經過手術治療后,他終於完全康復,變成了一個健康的小孩。
更讓倪萍欣慰的是,虎子很聰明。手術前,因為他的視力不好,帶著他在院子玩的時候,倪萍用樹枝在泥地上寫很大的字教他認識,眼睛治好后,這些字他都沒忘記數了數,有一千多個漢字。
王文瀾本來就是個音樂迷,有了虎子以后,更是因材施教地在音樂方面對他進行熏陶,每天一回家就放老唱片,虎子聽得多了,也能准確地說出哪些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的,哪些是斯特勞斯的……
上一頁 | 下一頁 |